商品詳情
<薑栽培管理>
薑為薑科、薑屬,多年生草本植物。薑通常都是食用它的根莖,具辛辣味,是冬日進補不能缺少的食材,其富含纖維、蛋白質、鈣、磷、芳香油,以及獨特的薑油酮與生薑醇,這兩種成分就是高度辛辣味的來源。
目前臺灣主要栽培品種為「廣東薑」,俗稱為「大指」、「粗鱗」或「南洋種」。該品種外觀呈新芽淡紅色,肉淡黃色。南投、臺東為主要產地,面積最大的是南投縣。
●薑與薑黃
薑: 薑科、薑屬,主要用於除腥、提鮮、增香,喝薑茶還可以讓身體暖和。
薑黃:薑科、薑黃屬,根莖含有薑黃素,主要用於食品著色,具辛香特性,為咖哩粉關鍵成分。
●生態習性
◆溫度:25℃-32℃是生育最適溫度,15℃為生育低限溫度。
◆土壤:土壤適應性廣,以富含有機質具保水力之壤土或黏質壤土較適宜,易乾旱土地栽培需有灌溉設施,專為生產老薑多選用適濕砂壤土之山坡地。
◆水分:喜好濕潤,水分缺乏塊莖停止肥大,但高溫多雨季節生薑易發生軟腐病。
◆日照:薑是陰性作物,喜稍蔭處,溫和爽朗的天氣,忌強光直射和過炎熱
◆忌連作,同一塊地必須改種其他作物5-6年,一般常用新墾地栽培。
●關於薑
嫩薑、粉薑與老薑都是薑,只是依照採收成熟度來分類成三種薑。
(圖片來源:農委會)
栽培管理
(圖片來源:農委會)
●嫩薑肥培管理
●嫩薑施肥建議
*實際用量應視植株大小做增減。
●老薑肥培管理
●老薑施肥建議
*實際用量應視植株大小做增減。
●常見病害
常見病害有軟腐病、根瘤線蟲、白絹病及薑熱病,其中以軟腐病、根瘤線蟲危害最為嚴重。
軟腐病
主要發生於嫩薑田,在高溫、多雨季節發生最多(7、8月),尤其在排水不良或連作薑園更為嚴重。
莖部初期呈水浸狀,而後呈褐化軟腐狀。
根瘤線蟲
種薑是最重要的傳染源,病原殘存在土中或罹病種薑,可經病種薑或被污染之農具媒介傳播,在砂土及砂壤土發生嚴重,粘土不易發生。
引起根瘤,阻礙根部之正常生長,嚴重時,地上莖葉呈現黃化、塊莖呈現不明顯之隆起,但內部已有褐色壞疽病斑。
●常見蟲害
玉米螟
幼蟲群集於心部嚙食嫩葉,三齡幼蟲蛀入薑莖危害,並排出蟲糞,使養份及水分輸送受阻,影響葉部光合作用、地下莖生長。
◆防治方法
1.每分地使用4個性費洛蒙誘蟲器,全期誘殺玉米螟。
2.可噴施無毒資材,如甲殼素或苦楝油進行防治,另外可設置黃色黏紙黏成蟲。
●相關產品
●參考資料
1.作物病蟲害與肥培管理技術
2.臺中區農業改良場. 2016. 薑良好農業規範(TGAP).
3.黃㯖昌、李惠鈴. 1998. 薑主要病害及其防治. 台東區農業專訊 9-11.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