商品詳情
<萵苣栽培管理>
111.12.14
萵苣,為菊科、萵苣屬。萵苣種類繁多,可分為以葉為食用部位的葉萵苣,和以莖為食用部位的嫩莖萵苣。葉萵苣全年四季皆可生產;結球萵苣、半結球萵苣及嫩莖萵苣以中南部秋、冬季栽培為佳,其中以雲林為主要產地,占全台8成以上,其品質產量俱佳,盛產期間為每年11-3月。
●萵苣種類
萵苣依不同食用部位可分為:
莖用萵苣(萵菜心)
葉用萵苣-依結球方式又可分成不結球、半結球和結球三種
(圖片來源:農委會桃園農改場、農業兒童網)
●生態習性
◆溫度:喜冷涼乾燥氣候,忌高溫多濕,尤其結球萵苣對於高溫多濕最為敏感。
◆土壤:對於土壤酸鹼度的反應相當敏感,適宜的pH值在5.8~6.5之間。
◆水分:萵苣為淺根性植物,不耐乾旱,須適時補充水分,避免水分不足導致植株老化及抽苔。
◆日照:在日照充足之處生長強健。
●栽培管理
●肥培管理
●施肥建議
不結球葉萵苣追肥以2次為原則,結球萵苣以 3~4次為宜。
●生理障礙-頂燒症
徵狀:葉緣出現焦枯、變褐色,葉緣呈類似「灼傷」現象。
發生原因:高溫多濕環境以及氮肥施用過多,造成植物體內鈣不足,易產生頂燒症。
防治方式:
1.合理化施肥,避免氮肥過多及營養均衡。
2.症狀出現初期,立即噴施【含鈣肥料】,以1000倍為基準,避免濃度過高,以防肥傷。
(林等,2010)
●常見蟲害
萵苣生長過程較無病蟲害之發生,在冬、春季節偶會有蚜蟲及夜盜蟲為害。
防治方式:噴施無毒資材,防治蚜蟲、夜盜蟲或粉蝨等細小害蟲,可用【甲殼素】或【苦楝油】進行防治,另外可設置【黃色黏紙】黏成蟲。
夜盜蟲
好發時期:全年皆可發生,以3-5月及9-11月為發生盛期。
(楊,2012)
防治方式:懸掛【斜紋夜盜蟲性費洛蒙誘殺器】,5-10個誘蟲器/公頃,並定期1.5-2個月添加新的性費洛蒙。
菌核病
(楊,2012)
危害狀:被害組織成水漬狀,上有白色菌絲,後漸形成黑色病斑。
好發時期:低溫高濕時期發生嚴重。
防治方式:採收後未種植下一期作前浸水處理,或可覆蓋塑膠布利用太陽能滅菌,前一期作嚴重發生時,則需考慮採用蒸氣燻蒸消毒,或於種植前以防治藥劑澆灌土壤後種植。
露菌病
(楊,2012)
危害狀:露菌病葉表呈黃褐色病斑,於葉背可見白色黴狀物。
好發環境:日夜溫差大、濕冷的氣候,多發生於秋末至春初。
(林等,2014)
防治方式:【亞磷酸+氫氧化鉀】稀釋1000倍混合噴施連續3次,間隔7天,增強植株抗病能力。亞磷酸為預防性藥劑,須提前噴灑,發病後噴施,藥效不甚理想。相關產品
●參考資料
1.萵苣主題館. 行政院農委會.
2.楊秀珠、余思葳、黃欲銘. 2012. 萵苣之病蟲害管理.
3.林毓雯、郭鴻裕、劉滄棽. 2010. 外銷結球萵苣之合理化施肥. 農業試驗所技術服務 81:16-19.
4.行政院農業委員會. 2007. 結球萵苣良好農業規範(TGAP).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