商品詳情
<水稻栽培管理>
水稻為禾本科、稻屬,一年生植物。是我國栽培面積最大、也最重要的作物。主要栽種地區為臺中市、彰化縣、雲林縣、嘉義縣及臺南市,而擁有遼闊平坦的地形,造就雲林成為稻米生產大縣,除了稻米產量第一雲林縣,花東地區也出產了不少知名的美味稻米,且品種多元,每種米的口感都不太一樣,擁有各自的愛好。
●稻米種類
一般從米質特性可分成粳米、秈米及糯米三類。
(圖片來源:農委會)稉稻栽培面積占所有稻類90%以上,主要種植的品種為臺南11號(佔全臺種植面積65%)。
●生態習性
◆溫度:水稻為熱帶或亞熱帶作物,生長季節最適平均氣溫為 20-30℃,最低溫度不應<15℃。
◆土壤:以pH5.5-7.0為佳,以壤土或腐植壤為最好,其次為粘質壤土。
◆水分:水稻比其他任何作物都需要更多的水,基本上要浸水條件才能生長的好。
◆光照:屬於短日作物,需要在日長短的時候才進行花芽分化,因此路燈下,因延長日長,導致花芽分化受阻。臺灣目前改良品種已適合一年兩期作日照時數,僅有少部分品種會有光敏感的現象。
●栽培管理
1分蘗:水稻會從莖基部再長出新的水稻,這種由莖分生的過程就叫作分蘗。
●肥培管理
稻米對氮需求量較多,須適時補充氮肥來源。
●施肥建議-有機栽培
*肥料用量,依土壤肥力、植株大小、水稻葉色應酌量增減。
●施肥建議
*肥料用量,依土壤肥力、植株大小、水稻葉色應酌量增減。
●常見害蟲
福壽螺
喜好取食稻株幼嫩部位,危害程度嚴重時,必需進行補植。
水稻插秧後14天內為主要受害時期,應於插秧前或插秧後防治。
整地後插秧前用【苦茶粕】50公斤/公頃。
瘤野螟(縱捲葉蟲)
幼蟲將水稻葉片捲成筒狀,躲藏其中啃葉肉,嚴重時影響水稻生長及稻穀稔實率。
主要危害第二期作,其成蟲在第一期稻收穫後,棲息於茂盛的雜草堆中,整地時清除田區雜草可降低成蟲飛入稻田繁殖。
可噴施無毒資材,如【甲殼素或苦楝油】進行防治,另外可設置【黃色黏紙】黏成蟲。
二化螟蟲
幼蟲會潛入葉鞘、稻莖內為害,造成葉黃葉、枯心,孕穗期危害則會造成白穗,被害莖內充滿糞便。
主要危害第一期作,越冬蟲之多寡與一期稻被危害程度有密切關係。
在第二期作收割時,最好使用收割機將稻稈切成小段晒乾後,使用曳引機連同稻樁一起埋入土中,然後灌水,可殺死越冬幼蟲及蛹,而降低越冬蟲的危害。
可噴施無毒資材,如【甲殼素或苦楝油】進行防治,另外可設置【黃色黏紙】黏成蟲。
●常見病害
氮肥施用過多亦會使水稻抗病性降低,且容易發生紋枯病及白葉枯病。適當鉀肥可增加稻株抗病性,然而氮肥多會降低鉀肥的效果。
稻株若栽培密度過高,往往因通風不良造成高溫多濕之環境,有助於病蟲害發生(如紋枯病、稻熱病及褐飛蝨),故建議農友插秧時適度拉寬行株距,通風良好時病害發生亦較少。
矽是稻株的重要元素,稻穀及稻草分解後會釋出矽酸化合物,可增強水稻組織之硬度,降低病害發生。
有機栽培可施用【亞磷酸+氫氧化鉀】1000倍,於插秧後一個月,每星期一次,連續2∼3次,抽穗前可再補施,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。
●相關產品
●參考資料
1.稻米主題館. 行政院農委會.
2.張素真、賴巧娟. 2020. 稻作生產氣象因子風險評估. 苗栗農業專訓 89:5-8.
3.潘昶儒、林泰佑、蔡依真、陳任芳、張光華、施清田、倪禮豐、黃佳興、游之穎、林立、 范美玲. 2016. 有機水稻專業栽培技術手冊.
4.賴文龍、郭雅紋. 2015. 水稻栽培管理技術手冊. 台中區農業技術專刊 193.
112.1.26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