商品詳情
洋桔梗栽培管理
洋桔梗,為龍膽科、宿根草花,原產美國中南部,目前品種改良以日本為主。台灣以彰化、嘉義、雲林為主要生產區,由於洋桔梗花型和花色豐富多樣,耐貯運,其切花到消費地吸水後可快速恢復活力,為近年來台灣重要切花之一。因洋桔梗品種眾多,各品種間生育條件略有差異,使栽培洋桔梗是高門檻且高挑戰性的事,也使得栽培技術更顯重要。
●種類
洋桔梗品種眾多,花色亮麗多變,有白、黃、粉、桃紅、綠、白粉以及紫色等。
(蔡等,2012)
●生態習性
◆溫度:適當栽培溫度以夜溫15℃-18℃、日溫21-25℃左右可培育良好切花品質。
◆土壤:洋桔梗原生於鈣質土壤,土壤pH不可太低,最適pH值在6.5-7.0,EC值在0.5-1為佳。
◆日照:洋桔梗是相對性長日照植物,在約14-16小時長日且高溫下可促進植株提早由營養生長轉向生殖生長,使莖長較短影響切花品質。
●栽培管理
(蔡等,2012)*簇生化-葉子長大莖幹卻不增長的狀態稱為「簇生化」。
●洋桔梗一年期三要素推薦量
●施肥建議
常見有薊馬、銀葉粉蝨、夜蛾及葉蟎等蟲害,可使用非農藥資材,取代部分藥劑,供農友參考應用。
▲使用【32或40目以上防蟲網】以減少夜蛾、粉蝨類害蟲侵入機會。
▲【田間於種植前進行淹水2-3天】,以殺死土壤中薊馬、夜蛾類及斑潛蠅的蛹及幼蟲。
●病害
瘤線蟲
根瘤線蟲可寄生於洋桔梗的根部,造成根部腫大、形成根瘤,使受害的植株減少花朵數量
發生狀況:藉由洋桔梗苗、土壤及灌溉水傳播。
管理方式:
1.選擇未發生根瘤線蟲的設施種植洋桔梗,避免種植根部已有根瘤形成或 生育不良的苗到田間。
2.依植保手冊推薦藥劑進行田間處理。
3.使用【蝦殼粉 100 kg/分地】或【苦楝粕 40-60 kg/分地】
萎凋病
洋桔梗萎凋病使莖基部褐化
發生狀況:在溫暖的環境(20-30℃),在臺灣中部地區的洋桔梗產區從11-3月之後都會發生,造成 一定比例的損失
管理方式:
1.選用健康種苗、耐病品種。
2.進行土壤蒸氣消毒。
3.以滴灌取代溝灌
細菌性萎凋病
發生狀況:源自染病的植物、接觸病菌的介質與器具、或帶有病菌的水,由健康植株的傷口侵入。一般在夏季較容易發生。
管理方式:
1.病株應儘早移除,以避免成為感染源。
2.夏季高溫易發病,避免強風使植株根部受損,大雨過後應儘早排水並注意病害之發生。
白絹病
發生狀況:存於植株殘體、菌核亦可漂浮於水面,能藉灌溉水到處傳播。
管理方式:
1.病株應連土剷離田區,避免菌核之產生成為感染源。
2.以滴灌代替溝灌可避免菌核隨水傳播。
2.依植保手冊推薦藥劑進行田間處理。
●相關產品
●參考資料
1.蔡宛育、陳彥樺. 2012. 洋桔梗栽培及利用專刊.
2.郭雅紋、賴文龍、陳鴻堂. 2013. 設施洋桔梗之養液肥培管理技術. 臺中區農業專訊 82:18-19.
3.孫文章、王瑞章、陳俊仁、胡文若. 2005. 外銷洋桔梗栽培技術. 台南區農業專訊第51期.
112.3.13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