商品詳情
茄子栽培管理
茄子,為茄科、茄屬,亞洲地區是茄子的主要產區,種植面積及產量均占世界90 %以上。台灣主要栽培地區在屏東縣、南投縣、彰化縣,以屏東一帶栽培最多。茄子性喜高溫多濕的氣候,適應性強,栽培容易,採收期長,單位面積產量高,生食或加工皆適合,為臺灣重要的夏季蔬菜之一。
●品種
●生態習性
◆溫度:茄子性喜較高的溫度,生長最適溫度為22-30℃。
◆土壤:茄子對土壤的適應性強,土壤pH 6.8-7.3 為宜。
◆水分:茄園約7天灌溉一次,以畦面保持濕潤狀態為原則,過於乾燥會降低果實品質,使果皮過硬,過於潮濕易使根部腐爛致死,又灌水應避免淹過畦頂,造成茄株死亡及青枯病、疫病之蔓延。
◆日照:栽培茄子日照應充足,以利花青素之形成。
(圖片來源:農委會)
●栽培管理
●常見病害
茄子可連續多次採收,採收期長達6個月以上,如用藥不當易發生農藥殘留,因此非農藥管理就顯得重要,以下整理了非農藥管理方式,供農友參考應用。
青枯病
▲好發環境:
高溫多溼季節易發病,隨水、土壤或工具傳播,侵入根系造成感染,土壤pH值在6.6時發病最嚴重。
▲管理方式:
1.應避免在發病地區連作,可與水稻或豆科作物輪作。
2.田間避免施用過多的氮肥,一旦發生青枯病時,減少灌水及立即清除病株。
3.土壤添加【蝦殼粉】。
4.採收前避免多灌水,注意氣溫回升時,不能灌水,選擇排水良好地方種植。
5.翻土曬田,土壤曬太陽至少2週(蓋PE塑膠布尤佳),以降低土壤病原菌。
6.休耕時田區淹水並配合施用【氰氮化鈣】,100公斤/分地,施用後間隔2~3週以上再種植。
疫病
▲好發環境:高溫多濕且常降雨時發生較嚴重,在冬天與地面接觸果實亦容易罹患。
▲管理方式:
1.首重田間管理,田間如有果實疏果或其他病蟲害為害的果實,應搬移出園外。
2.利用銀黑色塑膠布覆蓋整個畦 ,可減少土壤中病原菌傳播,降低病害發生。
白粉病
▲好發環境:多發生於秋、冬之間且濕度低環境,於11-12月發生較常見。
▲預防方式:可配合非農藥方法如【乳化葵花油、碳酸鹽類】。
●相關產品
●參考資料
1.農委會網站.
2.劉興隆、趙佳鴻、沈原民. 2010. 茄科作物青枯病發生生態及管理策略. 臺中區農業專訊 70:7-9.
3.戴順發、陳昱初、陳明昭.2005. 茄子栽培及病蟲害防治技術. 高雄農技報導 60.
4.戴振洋. 2003. 茄子 V 型栽培技術. 臺中區農業技術專刊 165:1-14.
112.4.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