商品詳情
梨子栽培管理
梨為薔薇科、梨屬。梨子一般而言,適合生長在溫帶地區,然而台灣透過嫁接以及在剛海拔種植,也能種出美味的溫帶梨子。主要生產地為臺中市、苗栗縣及新竹縣,產量最多的地方在臺中市,其中和平區及東勢區的產量最多,兩地產量加起來,約占全臺總產量的一半。
●生態習性
◆梨在台灣目前栽培有二類
˙高接梨:在中低海拔地區,將高需冷性品種的梨穗嫁接於低需冷性品種的砧木之上,可結出高需冷性品種的果實,即俗稱的「高接梨」。
˙溫帶梨:種植在海拔超過1500公尺的高海拔山區,須高冷性品種果實,則稱為「溫帶梨」。
◆土壤:土壤pH值在5.0~8.5間皆能適應。
◆水分:梨耐旱性弱、對水需求量高,需較溼潤之栽培環境。
●品種
(圖片來源:農委會)
●梨栽培曆
高海拔地區
目前市面販售的品種屬於溫帶梨,其芽體需要在7℃以下的低溫一段時間,才能開花結果,以臺中梨山為主要產區。
低海拔地區-高接梨
臺灣低海拔地區利用嫁接方法,生產出高品質的溫帶梨果實,稱為高接梨,每年都需要重新嫁接,嫁接期在每年11-2月。
●栽培管理
(圖片來源:農委會)
●施肥建議
*實際用量應視植株大小做增減。
*催花前追肥亦可施用有機質肥之好康果樹肥 200~300kg/分地。
●常見蟲害
(圖片來源:林惠虹,苗栗農改場)
●常見病害
有機農友則可配合清園,輪替施用【亞磷酸500倍】、【葵花油乳化液200倍】或【礦物油500倍】等資材進行管理,也應加強清除病果與病枝,以避免病原大量傳播,冬季清園能夠減少感染梨樹葉片的真菌性病害。(沈等,2020)
梨黑星病
感染後在葉背處產生黑色粉狀。
▲好發環境:病最適發病溫度為 15- 20℃,且連續降雨高濕的環境下,越冬孢子,春末氣溫上升並降雨時,藉空氣傳播造成感染。
▲管理方式:
1.剪除罹病枝條、果實及枯葉,並燒毀。
2.參考植保手冊推薦之藥劑。
赤星病
梨葉上造成橘黃色病斑。梨赤星病的會感染在龍柏葉上,在下雨過後會隨風傳播感染梨葉。
▲好發環境:龍柏受感染後所產生的冬孢子堆,為次年梨赤星病之感染源。
▲管理方式:砍除龍柏或避免於梨產區種植龍柏。
梨黑斑病
葉片會產生中央黑褐色斑點;果實受感染時,會有黑褐色斑點,略凹陷具有同心輪紋。
▲好發環境:在低海拔的區域或高溫高濕的 環境較容易發生。
▲管理方式:
1.剪除罹病果實集中銷毀。
2.嫁接前,使用【石灰硫磺】20 倍浸泡3-5分鐘進行梨穗消毒。
梨褐根病
引起木本植物根部腐敗,地上部葉片枯死萎凋、全株衰弱死亡。
▲好發環境:褐根病菌能夠在根部存活,因此在罹病植物位置再種植木本植物,則有很高的機會染病。
▲管理方式:
施用【有機肥、蝦蟹殼粉、矽酸爐渣或S-H混合物等資材】,以增進土中有益微生物的活性,藉以增強樹勢。
●相關產品
●參考資料
1.農委會.
2.沈原民、許晴情、黃冬青. 2020. 梨樹病害綜合管理策略. 臺中區農業專訊 110:22-25.
3.黃振文、鍾文全. 2007. 梨黑斑病.植物保護圖鑑系列 17:49-51.
4.林惠虹. 梨常見蟲害. 苗栗農改場.
112.5.1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