商品詳情
都覺得日本的東西比較好,米更是如此。
本魯的經驗,大部分日本單一品種在百貨公司樓下賣的米,都很美味。
但日本米吃完之後,在台灣還是想吃好吃的白飯,怎麼辦?
機票買了松山出去東京快閃兩天(宮杉曉),樂米穀場買日本米(這可行),不然找看看好吃的台灣米(跟誰買)?
當然後兩者是比較可行的...
經濟狀況允許的話,網路找一下樂米穀場下單日本米,他們家品質滿穩定的(穩定的好),是可以省機票的好辦法。
但這一般人買不長久拉,算算日本米都跟豬肉同價錢了。
有獨特管道認識很厲害的小農歡迎分享,但本魯通常是找比賽資料,得獎的通常都滿好吃的。
好比很久以前東部謝叉叉,林叉叉,邱叉叉等大大,都吃的很開心,他們都是當時得獎的大大。
但幾年之後難免會出現品質起伏的問題,頭痛啊。
再來,這種得獎的米產量都小,畢竟一個人能種多少,三五甲就累死了,能種一百甲高品質的米嗎?難啊...
這是契作集團產區,愛護羽毛的品牌米才能做的事。
好,品質穩定又得獎的農友,你知道跟誰買他的米嗎,知道之後你買得到嗎?
很難買好嗎,你不知道本魯每年要買稻米達人比賽米花多少力氣,要打多少電話,要在Line上面騷擾多少人,欠下的人情後續要請多少人吃飯。
你跟我都不在業界,要買到這種米就是這麼麻煩。
煩死了,繼續買樂米穀場的日本米好了~
其實台灣有一個比賽呢,除了比米質要好,感官品評好吃之外,他還比一個,產量要夠多,還要努力上架,讓你在一般通路都買得到。
他有一個分數是『通路普及度』,說真的,這個分數的比例談不上高,但廠商如果米質都追上去了,輸在這裡,就會很幹,所以通常都會能拿到滿分七分就會拿到七分。
什麼意思?
你去超市或是上網都買得到的意思拉!
他不去比生產者或是加工業者在意的東西,審查田間,容重量等等這些都不比。
外觀看起來好不好吃,食味驗起來好不好吃,煮起來感官品評好不好吃,你有沒有發現,他都在比我們在意的『好不好吃』。
然後...
消費者買不買得到?
消費者買不買得到?
消費者買不買得到?
每年會在秋冬之際比賽,然後本魯第一時間都會專注比賽,通常得獎的當下,就會有報馬仔在Line上面通知,第一時間本魯就會同步恭喜認識的得獎者。
2026年的比賽制度又進步了,他們要在2025整年去做抽樣購買,讓容易購買,品質穩定這件事變得更加確實。
參賽廠商報名之後,秘密客會自己跑去通路隨便隨機買,農藥跟品種檢驗過關之後,進入評審作業。
重新編號進入雙盲的評測階段,第一階段比賽透過外觀跟機器測量食味值與粗蛋白等數據之後,會得到一份進入複賽的名單。
然後...
秘密客又會出現,再隨機選通路,再隨機買一次同一品項米,進行最終的評比。
煮起來吃,進行感官品評,還有機器送測,味度值檢驗。
其實比起日本的比賽,我們的比賽某些部分更加嚴格嚴謹,且比賽流程與制度是有在與時俱進的,本魯就見證了歷史。
每週日的中午左右,都會有一篇深入談米的文章出現,寫這樣的文其實蠻用力的,希望你們能多轉發,讓我有被鼓勵的感覺。